
有“单打王”之称的安东尼其实也可以成为一名团队球员。至少他是这么想的。
和过去说再见
在掘金,安东尼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只顾自己爽快、让队友都站着看的花花公子,他个人数据华丽,但不能率队赢球,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领袖。直到两年前,安东尼才跨过季后赛第一轮。
“一直以来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,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队友变得更好。当我输掉比赛以后,脑子里就一直会想,这些家伙打得好不好,是不是因为我的关系?”
安东尼也很郁闷,作为联盟的一线球星,他在掘金的7个半赛季,场均出手20次,得到25分。但是,除了个人单打能力,他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,比不上同年进入NBA的韦德和詹姆斯。在掘金那么多年,他脑子里形成的一个思维模式就是“先考虑自己,再考虑队友”。现在,安东尼打算跟过去彻底决裂。
加盟尼克斯以后,安东尼传达出来最明显的一个意思就是,他会试着做一个更好的队友。他一再强调,自己会让身边的队友变得更好,即便因此减少出手次数,也心甘情愿。
“就我个人而言,我想让队友变得更好,”安东尼说,“这是一个挑战,我会让肖恩·威廉姆斯和兰德里·菲尔德兹找到感觉,另外还要帮助托尼·道格拉斯建立信心,让他和昌西·比卢普斯更好地配合。”
不想再被误解
一直以来,安东尼都有一种被世人误解的感觉,他喜欢投篮,能得分,但并不是一个不顾队友死活的人。
尼克斯给了他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。“我现在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些。如果让我减少10次出手机会,分给这些队友,让他们找到感觉,我对此没有异议。这就是我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的事情。”
在尼克斯的27场常规赛里,安东尼场均得到26.3分、6.7个篮板和3次助攻,和之前在掘金队的25.2分、7.6个篮板和2.8次助攻差别不大。安东尼的出手仍旧保持在20次上下,但效率、提高了一些,两分球、三分球和罚球命中率都有了提升,个人失误则有所减少。
安东尼和队友相处得不错,他、小斯和比卢普斯是尼克斯最稳定的三个得分点,威廉姆斯、道格拉斯和菲尔德兹也有不错的表现,三人联手有将近30分的贡献。
“这就是我思考的问题,努力让队友变得更好,让他们觉得他们是球队的一部分,”安东尼说,“在比赛中,如果我连续投了几个篮,而队友只是站着看,这不是我们不想看见、也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克服的一件事情。”
单打团队两不误
大师级球员,既是单打高手,又是团队球员,他们审时度势,在球场上自如“变身”。好比脑袋中装有程序模块,可以在“个人”和“团队”这两种模式之间随时切换。
说到这里,在当今现役球员中,你会想起哪些名字?想必,会有加内特、邓肯、科比、詹姆斯、纳什、比卢普斯……
关键词·个人数据
毫无疑问,加内特是团队型球员的典范,甚至于,他遭到过里弗斯的“批评”,说“有时候太过于无私”。从为绿衫军出战的第一场比赛开始,加内特就成为队中不可替代的攻防轴心,作用之重要显而易见,没有他,2009年志在卫冕的绿衫军干脆连东部决赛的门槛都没踩着。
2010-11赛季,加内特场均14.9分,这在其职业生涯中已经算相当低的得分了,可事实上,当年身为“头狼”的加内特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战士,森林狼生死系于他一身,夺取常规赛MVP的2003-04赛季,加内特赛季总得分1987分,排名联盟第一。
名帅约翰·汤普森曾说:“凯文是每一个教练都会喜欢的球员。他的团队意识极强,但如果你需要他挺身而出去得分,他也不会让你失望。”只是到了波士顿,加内特明白他需要做出牺牲。
“石佛”邓肯亦是如此。2001-02赛季,邓肯总得分2089分排名联盟第二,这足以说明邓肯的个人得分能力曾有多强。曾与邓肯做过队友的斯蒂芬·杰克逊说:“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团队型球员,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内线得分手,他有细腻的技术,也可以强攻硬打。”此话不假———2001年西部决赛对阵湖人时有过单场40分壮举。
至于他的团队性,请看:2002年西部半决赛对阵湖人场均29分、17.2个篮板、4.6次助攻、3.2次封盖,一个内线每场4.6次助攻,对内线球员来说很不易。甚至,2003年总决赛第六场曾送出10次助攻。眼里有篮筐,心中装队友。
关键词·天赋与智商
其实不只加内特和邓肯,科比、詹姆斯也是能够在“个人”和“团队”两种模式之间随意切换的大师。
当球队陷入困境时,他们更多时候是选择自己出击,于是经常有一场拿四五十分的轰轰烈烈,但同样,他们也能够吸引包夹,用传球来盘活全队,激活队友。为了团队利益,他们在防守时更是身先士卒,这也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。
不是每一个得分高手都能如此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:比如蒙塔·埃利斯,得分能力足够强大,飞天遁地,冲击突破如电光火石一般闪耀,可几乎没有人会说他是团队型球员。再比如扎克·兰多夫,他绝对是全明星级别的大前锋,但他总是被扣上“刷数据”的帽子。
换句话说,有超强的运动天赋不代表一定具有超高的篮球智商。可往往,要成为能够在“个人”和“团队”两种模式之间随意切换的大师,篮球智商要比运动天赋更为重要。
“关键先生”比卢普斯就是最好例证。他跑得不算快、跳得不够高,在同位置球员中,他身体上的惟一优势就是更强壮一些。可他多年来一直都是联盟最好的指挥官之一:个人攻击时,他的低位背打、追命三分都无比冷血;团队配合时,他的击地传球、第一时间长传无比犀利。
当年在森林狼,加内特就发现比卢普斯在比赛中出奇的冷静,“他具有超强的阅读比赛的能力,以他的能力,足以掌控任何一支球队。”只不过,加内特说比卢普斯最终被人们认可,是因为他到了一支更适合他的球队(活塞)并率队夺冠,“但其实,他的能力从来都很强。”
关键词·战术体系
说到智商,那不得不提斯蒂夫·纳什。他的身体素质甚至还不及比卢普斯,但在2004-06赛季期间,他蝉联年度MVP。尤其2005-06赛季,作为全队、联盟的助攻王(场均10.5次),同时还贡献18.8分,在全队排名第二,这对于一名身高仅1米91的小控卫来说相当不易。
阿丹迪采访了比卢普斯、德隆、基德等数位一流控卫,他们在谈到纳什的出色之时几乎都提到“篮球智商”。在串联队友的同时,如果球队面临得分困境,纳什也能够挺身而出,就以2005-06赛季为例,他单场得分25+以上的有13场,得分20+以上的有39场,而他生涯单赛季最高得分也就是该赛季的18.8分。
当然,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太阳的战术体系让纳什有了更广阔的释放空间,时任主帅丹东尼完全让其自由发挥,没有丝毫禁锢。
加内特同样也强调球队体系和球员风格之间的关系,他说:“从我来到波士顿的第一天起,我就知道我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大包大揽去疯狂得分了,我们有很多出色的得分手,我需要做的是成为保罗(皮尔斯)身边的罗宾,更专注于防守,因为里弗斯也是一个非常强调防守的教练。”而出色的天赋与篮球智商也使得加内特能够成为在“个人”和“团队”这两种模式之间随时切换的大师。
这样的大师,可遇不可求。